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杠杆炒股平台十大排行

专访冷伟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聚焦解决原创力和转化力问题

8166

2024-06-04 【 字体:

  “近十多年来,随着大量利好政策出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但与国际领先国家相比,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创新投入、国际竞争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2024年全国两会举行期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实集团董事长冷伟青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聚焦解决涉及提升技术“原创力”和成果“转化力”的两大类问题,“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的痛点,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是我们的堵点。”

  今年全国两会,冷伟青提交了《关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的提案》,建言打通生物医药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堵点。

  上述提案建议,鼓励龙头企业担当“链长”,建链成群、打造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对此,冷伟青向记者介绍,过去几年,上海医药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实践。2021年5月,由上海医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以现金出资,刘俊岭教授和上海交大医学院以无形资产出资,共同成立了循曜生物。这是上海医药投资的首个聚焦源头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是国内首个以高校无形资产出资、股权奖励教授的方式成立的科技型企业。

  冷伟青表示,为解决创新成果转化堵点,可以通过“专业化中间商”来让更多的研发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形成“教授IP+职业经理人CEO”模式,即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科研机构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基金为加速器,以大数据开源共享为催化剂,探索构建“科技领军企业出题、科研机构参与答题、金融机构全程服务”的合作共赢新模式。

  “上实集团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已经构建了以上海医药为核心,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医药协同联动,有力打造‘工、商、研、投’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新的发展时期,上实集团以及上海医药全力争当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长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贯通、支撑和带动作用。”冷伟青介绍。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强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征。2020年12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实集团发起设立了目标总规模500亿元,首期境内规模85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过去3年,基金投资了46家企业,包括28家创新药物和创新疗法企业,12家高端医疗器械、装备企业和6家创新业态。

  冷伟青建议,国资收益加大对于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项目的基金的投入支持,并可适当放宽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本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限制,同时结合生物医药早期投资基金的特点,适当放宽对于基金管理人的注册资本、在管规模等要求,从源头上给市场带来资金增量,形成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冷伟青表示,我们亦将积极发挥医药流通优势,为生物医药和器械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数字化的渠道和服务,促进其专业化快速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点名“创新药”一词。冷伟青表示,这体现了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相信后续国家一定会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也预示着创新药领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对于今年两会期间受到热议的“新质生产力”,冷伟青表示,自己一直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内涵。在她看来,新质生产力一定是需求导向的,是创新驱动的,是数字赋能的,也一定是引领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天然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特质。

  “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战略,对于生物医药体现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我们要全力以赴贯彻好、落实好。”冷伟青说。

  附澎湃新闻与冷伟青对话实录:

  澎湃新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有关加快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的相关提案,其中提到资本、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顶层设计等多个方面。当前的医药产业创新,您认为,有哪些难点、堵点?应该优先做好哪些工作?

  冷伟青: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强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征。应该说,近十多年来,随着大量利好政策出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但与国际领先国家相比,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创新投入、国际竞争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体现在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颠覆式的前沿创新技术,本土创新药以跟随式创新为主,核心原因在于:一是创新投入不足。瑞士生物医药企业罗氏(Roche)2023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超150亿美元,而我国主要药企的总投入仅约400亿元人民币,差距巨大。二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生态尚未健全。由于研发成果加速转化所需的内外部资源链接不足,我国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率一直停留在5%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25%-30%的水平。

  我认为当务之急要做的,是要聚焦解决涉及提升技术“原创力”和成果“转化力”的两大类问题,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的痛点,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是我们的堵点。

  澎湃新闻:上实集团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核心是上海医药。头部企业的发展对于整个行业有示范作用。您希望接下来上实集团以及上海医药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冷伟青:上实集团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已经构建了以上海医药为核心,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医药协同联动,有力打造“工、商、研、投”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上海医药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协同效应。一方面,依托领先完善的医药工业产业体系,构建“自主研发+并购引进+孵化培育”开放多元的创新体系,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创新企业的合作,集成0到1、1-10的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在药品流通领域具备强大的产业竞争力,覆盖从上市前服务、一体化供应链、DTP(高值药品直送)、整合营销,到创新支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弥补目前创新企业的短板。上述两个方面已经都有了多个成功的合作案例。

  新的发展时期,上实集团以及上海医药全力争当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长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贯通、支撑和带动作用:(1)加快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科学+产业转化+资本助力”的“产学研医资”深度合作的创新发展生态圈,促进基础科研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2)为生物医药和器械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数字化的渠道和服务,促进中小创新企业的专业化快速发展;(3)促进沪港两地创新人才和资源对接,为进一步高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沪港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澎湃新闻:说起生物医药的资本支持,我们知道,上实集团此前发起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基金的运行情况如何?接下来,该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重点方向是怎样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投资,目前有哪些挑战,以及需要打通的环节?

  冷伟青:2020年12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实集团发起设立了目标总规模500亿元,首期境内规模85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作为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直投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布局能够激发创新动能、提升产业能级的原创技术、硬核科技。基金过去3年投资了46家企业,包括28家创新药物和创新疗法企业,12家高端医疗器械、装备企业和6家创新业态,积极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丰富上海研发和产业生态。

  下一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将一方面继续围绕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创新医药领域,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先进装备和材料领域,新兴医疗服务领域等,增加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基金将秉承国资基金的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产业资源带动的优势,重点关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发掘更多具有国际前沿创新能力的科技公司。

  生物医药基金在运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和同行进行交流,发现行业面临一些挑战。第一,目前生物医药市场遇冷,市场资金更为偏好中后期的已有收入、利润的公司,导致对行业创新源头的培育和对早期公司的发掘支持力度不足。第二,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发展周期较长,但大部分的私募股权基金周期有限,对项目支持的期限存在错配,此时最需要国资国企发挥“长期、耐心”资本的引导作用。第三,二级市场政策调整,导致科创类项目退出通道不足,上市前景不明确,也会影响基金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意愿。

  澎湃新闻:的确,生物医药投资,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在基础研究和早期研究方面,尤为明显。您在提案中特别提到“健全容错机制,进一步支持基础研究和早期创新”。在生物医药行业“容错机制”有何意义,如何建立健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供行业参考?

  冷伟青:目前国有背景的基金的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贴近国家战略要求,贴近生物医药行业特点,贴近股权投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更要发挥国有资本在科技创新的压舱石的战略作用,进一步支持基础研究和早期创新。

  建议国资收益加大对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项目的基金的投入支持,并可适当放宽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本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限制,同时结合生物医药早期投资基金的特点,适当放宽对于基金管理人的注册资本、在管规模等要求,从源头上给市场带来资金增量,形成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并在考核周期和考核指标设置时,更加注重基金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进一步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为生物医药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澎湃新闻:从科研创新到真正产业化落地,产学研转化一直是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重要议题,这里面同样存在诸多难点。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点是什么?

  冷伟青: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未建立通畅的桥梁,转化率较低,是制约科研创新到真正产业化加速落地的堵点。为解决上述堵点,就是要有“专业化中间商”来让更多的研发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形成“教授IP+职业经理人CEO”模式,就是要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科研机构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基金为加速器,以大数据开源共享为催化,探索构建“科技领军企业出题、科研机构参与答题、金融机构全程服务”的合作共赢新模式:

  一方面,加快设立一批标杆孵化器、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深化与高校院所和医院的合作,牵引各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健全“研发-验证-中试-转化-孵化-应用”创新全链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医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应继续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鼓励和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推动资源引入与整合,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助力。

  过去几年,上实集团、上海医药致力于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和医疗机构,开展联合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及创新药项目转化合作,帮助基础研究科研人员实现从先导化合物发现,到候选药物分子的获得,并进一步将符合药品生产要求的分子推向临床,促进高校院所和中小医药企业原创成果的孵化转化。为进一步凝聚“名校、名院、名企”资源,强化原创成果孵化转化的能力,2022年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实集团、上海医药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张江集团等单位共同设立了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聚焦临床需求,搭建一座连接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的桥梁。未来以临床为牵引,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定会成为趋势。

  澎湃新闻:您在提案中建议,可鼓励龙头企业担当“链长”,健全从研发、验证、中试、转化、孵化到应用的创新全链条。上药作为龙头企业,在哪些创新药诞生的过程发挥了“链长”的价值,可否介绍一下?

  冷伟青:过去几年,上海医药对标世界一流药企的创新模式,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创新企业的合作,积累了较多成功实践。其中循曜生物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循曜生物是上海医药投资的首个聚焦源头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是国内首个以高校无形资产出资、股权奖励教授的方式成立的科技型企业。

  2020年4月,上海医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成立孵化转化平台,聚焦生物医药科研前沿新技术,培育创新医药早期研发项目。经过前后共计三十余名PI、五十余个创新项目进行的多轮路演,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血液领域专家刘俊岭教授的全球新靶点雾化吸入肺纤维化治疗性抗体项目(“肺纤维化项目”或“SV001”)由于其出色的创新性、扎实的研究基础以及良好的产业可实现性脱颖而出。

  2021年5月,由上海医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以现金出资,刘俊岭教授和上海交大医学院以无形资产出资,共同成立了循曜生物。上海医药向循曜生物提供了从临床前研究、临床阶段开发、公司日常运营及融资工作等全方位的协助与团队支持。目前,循曜生物的SV001项目,作为首创的、来源于血液系统的全新靶点抗体药物已进入临床一期,另外2个项目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并完成了3个基础技术平台的建设。2024年1月,循曜生物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澎湃新闻:生物医药产业是政策强相关的产业,您在提案中提到了“政策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点名“创新药”一词,您如何看待背后释放的政策信号?

  冷伟青:我国创新药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药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相信后续国家一定会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也预示着创新药领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作为一名行业从业者,我感到非常振奋,同时也感觉重任在肩,后续将立足岗位,将政府要求、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和企业优势有机结合,集成各类资源要素,持续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研发,为我国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澎湃新闻:国内越来越多的省市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您认为,上海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有哪些优势? “政策面”上海还有哪些新增量值得期待?

  冷伟青: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科技设施、专业人才、临床资源、金融资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以总结为:起步早、经验足、资源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实力雄厚,2023年产业规模预计会超过9000亿元;创新人才基础雄厚,有超过1000位国家级人才,院士、长江学者占全国总数超过20%;临床资源丰富,有36家三甲医院,以及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全球Top 20的跨国药企有18个在上海设立总部,科创板医药企业上海占比全国第一;资本活跃,PE/VC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依托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在政策面上,一是建议发起设立市级层面具有产业引导作用的母基金,充分利用母基金与子基金之间的发散与集聚效应,更大范围、更长周期发掘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创新项目,带动更多产业资源和资本投入创新企业,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

  二是建议加强底层大数据库建设,促进相关数据的共享应用。高通量标准化数据,特别是各医疗机构大量的专病队列数据,是生物医药研发的重要支撑;药品使用和流通数据,也是疾病合理预测、防控的重要依据。建议上海可以由申康中心、疾控中心、数据局牵头,数据集团以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各类医药医疗大数据库,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澎湃新闻:近两年,不断有国产创新药成功出海,走向欧美主流市场,但也有观点认为,国内的创新药低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药物在其他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呼吁给予真正创新药在国内给予价格保护或倾斜。您如何看待创新药价格对生物医药创新链的影响?

  冷伟青:药品是特殊的产品,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促进医药、医疗、医保的协同发展和治理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就是要以市场化的原则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该看到,仿制药与创新药是有差异的,不能简单、一味甚至刻意要求创新药刚进入市场就降价,也不能一味要求政策给予创新药长时间价格保护。允许创新药在专利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价格,一方面更好服务国计民生,另一方面符合市场化健康发展需要,这是专利产品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给国产创新药发展注入正能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的必然要求。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鼓励更多国产创新药“出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级加速提升。

  澎湃新闻: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您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在医药行业发展中有什么特别的价值?整个行业又应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冷伟青:新质生产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9项重点任务中的第一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第一条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9月以来,我一直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内涵。我理解,新质生产力一定是需求导向的,是创新驱动的,是数字赋能的,也一定是引领未来的。从上述角度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天然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特质。

  从需求导向来说,生物医药关系国计民生,是群众所需、临床所求。群众所需,可以给民众带来身体健康,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临床所求,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从创新驱动来说,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多要素的协同创新,尤其是在生物医药产业,涉及我们的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医院,以及资本市场等等。包括我们的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构建创新生态、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政策制度的牵引保障,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级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底层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从而整体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提升创新效率。这些协同是需要政府推动的。

  从数字赋能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都是典型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生产端,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比如我们的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在流通端,借助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加快建设医药智能供应链体系,是提高医药供应链韧性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在研发端,依托临床大数据平台,通过AI赋能,能够充分提高我们的研发效能。

  从引领未来来看,新质生产力必将引领未来,体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包括产品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所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战略,对于生物医药体现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我们要全力以赴贯彻好、落实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炒股杠杆开通指南:轻松开启财富倍增之路

炒股杠杆开通指南:轻松开启财富倍增之路
title===>炒股杠杆开通指南:轻松开启财富倍增之路[field]body=...

海昌新材最新公告:上半年净利润预增70%-100%

海昌新材最新公告:上半年净利润预增70%-100%
海昌新材公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0万元–330...

牛股建仓秘诀:精准选股,分批入场

牛股建仓秘诀:精准选股,分批入场
title===>牛股建仓秘诀:精准选股,分批入场[field]body===>...

山河智能:截至8月9日收市,持有人数87321

山河智能:截至8月9日收市,持有人数87321
证券之星消息,山河智能(002097)08月16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

港股IPO动态:佛朗斯(2499HK)和华视控股(1111HK)今日上市

港股IPO动态:佛朗斯(2499HK)和华视控股(1111HK)今日上市
佛朗斯(2499.HK)和华视控股(1111.HK)今日上市,药明合联(2268...

新疆“惊天大瓜”系模型

新疆“惊天大瓜”系模型
7月15日晚,据“哈密网络举报”官微:近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部分自媒体作者...

新和成:公司维生素A折50万IU计年产能为8000吨,维生素E以50%粉计年产能为6万吨

新和成:公司维生素A折50万IU计年产能为8000吨,维生素E以50%粉计年产能为6万吨
证券之星消息,新 和 成(002001)09月0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

产业链再变迁:富士康、比亚迪大招工,苹果部分产能回流中国

产业链再变迁:富士康、比亚迪大招工,苹果部分产能回流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倪雨晴 实习生刘冰仪 深圳报道 近日,郑州招聘中介晓宇每天...

大智慧配资软件:助你投资理财,轻松掌控财富

大智慧配资软件:助你投资理财,轻松掌控财富
title===>大智慧配资软件:助你投资理财,轻松掌控财富[field]bod...

瑞银:维持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 目标价5港元

瑞银:维持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 目标价5港元
瑞银发表研究报告称,维持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将中生制药202...